教材說迷解思

Q:戒嚴——公權力的必要之惡?

A:

    2024年12月3日,南韓總統尹錫悅以剷除親北勢力、守護自由憲政體制為由,突發宣布「戒嚴」,引發南韓社會強烈反彈,最終尹錫悅在各方壓力下宣布解嚴,前後不過6小時,堪稱為期最短的戒嚴。無獨有偶,12月8日,歷史上戒嚴實施最長時間的敘利亞阿薩德政權,因首都被反對派武裝攻陷倒臺,結束了自2011年解嚴後,長達13年的內戰。

    「戒嚴」原本是指國家在處於對外戰爭、內部叛亂等嚴重危害社會安全與政治穩定的特殊時期所採取的緊急措施,在發生重大自然災害的情況下,也可以宣布戒嚴令,但翻開近代史,「戒嚴」不時淪為當權者維護自身政權、壓制反對意見的惡法,尤其對臺灣人民而言,「戒嚴」一詞幾乎等同公權力對人權的侵害,是威權和負面的象徵。儘管解嚴至今已近40年,但鄰國南韓,乃至於遠在西亞的敘利亞,其內政問題依舊引發國內民眾的關注,這不僅是對國際時事的關心,更是對同為戒嚴實施下人們的共鳴。以下表格可以協助同學們回顧上課時曾學到的,臺灣戒嚴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