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說迷解思
Q:「啞劇」和「默劇」有什麼不一樣?
A:
華語世界慣以「默劇」來翻譯Mime,其實它的原意是模仿。默劇雖然其表面上看來同時擁有話劇和舞蹈的基本狀態,
但絕不只是一種介於這兩者間的表演方式。默劇是把語言藏在身體動作裡的:演出者基本不用文字語言,只以自己身體的形體動作,表現出不同的情緒、情節與故事。在很多現代默劇表演中,演出者甚至不用任何道具,只以動作讓觀眾感受幻想中的無形道具。
啞劇(Pantomime)要求表演者用身體實現最大的表現力,且有靈活的面部表情和精確的手勢,在舞台上甚至沒有裝飾和道具。啞劇同時也是即興喜劇、芭蕾舞劇、假面劇的表現手段。
依照表演形式的外觀而論,兩者的確都捨棄了戲劇的語言性,以肢體的動作為表達方式。但是就兩者的實質意義而言,其內涵就大異其趣了。啞劇的"啞"是指喑啞、無言語,其前提是否定了語言功能,在舞臺上純粹以手勢、肢體動作、面部表情來演繹戲劇;而默劇的"默"是指沉默與默契,並沒有否定語言功能,而是透過舞臺的形式來表現戲劇中"非語言性"的意境。「啞劇」是以外表形式為出發點,「默劇」則是以精神面貌為其根本,兩者之於戲劇的意義涇渭分明,因此絕不可混為一談。